控虫资讯

春季防鼠灭鼠知识

       老鼠是人类生活、健康的大敌,对工农业生产的威胁很大。首先老鼠能传播多种流行性疾病,比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沟端螺旋体等多种传染病;其次它毁坏农作物,盗窃仓库中贮存的粮食、养殖场的饲料等农产品,是农业生产上的主要生物灾害之一;另外,老鼠门牙的生长是终生不停的,老鼠要不断地咬东西才能把牙磨短,所以老鼠平时不断地撕咬东西,就会把家具、电线等很多物品咬坏,对工业、商业等各行各业都会造成危害。总之,老鼠繁殖快、适应性强、破坏力大,必须长期开展灭鼠活动,才能控制老鼠种群的增长。

       老鼠一年四季都能繁殖,但春季是繁殖的高峰期。冬天气温低,可以吃的东西少,老鼠大都呆在鼠窝里,不太外出活动,到了春天,老鼠进入活动期,也进入了繁殖高峰期,春天灭一只鼠等于夏天灭一窝鼠。所以我们要在春季开展集中灭鼠运动。

对人体的危害


       老鼠能传播各种人畜共患疾病,能携带200余种病原体,其中能使人致病的有57种,对人类危害大的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1. 鼠疫是由鼠蚤带菌传播的。全世界与鼠疫有关的媒介保菌动物有200种以上。我国有10余种,如黄鼠、长爪沙鼠、褐家鼠、黄胸鼠等。

  2. 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20多个省市发现,病死率高达5%—10%,90年代年均发病4.5万人。

  3. 钩端螺旋体病:在南方稻田区流行比较严重,病死率也较高。例如:每年洪水季节,湖南省洞庭湖区的害鼠带菌阳性率44%。

对农业的危害


       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称,全世界的农业因鼠害所遭受的损失相当于25个最贫穷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价值170亿美元全世界生产的粮食中有20%是被老鼠吃掉的。我国农田鼠害发生面积每年约有3000万公顷,鼠害损耗量可与进口粮食数量持平

灭鼠的意义

        灭鼠的重要意义是保障人民的健康,减少鼠类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一)灭鼠对保障人民健康的作用

        鼠类是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贮存宿主。通过其体外寄生虫叮咬、排泄物污染、机械携带以及直接咬人等方式,可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蜱回归热、地方性斑疹伤寒、野兔热、血吸虫病和肠道传染病等。有统计资料证明, 有史以来死于鼠传染病的人数,远远超过历次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

    (二)灭鼠的经济意义

       鼠盗食粮种,啃咬禾苗,糟蹋粮食。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因鼠害而减产的粮食,每年达5000万吨之多。鼠还盗食树种,毁坏树苗,影响森林更新。鼠密度大时,还能使草原荒漠化,影响载畜量。鼠还经常咬坏家具、衣物、毁坏建筑物,破坏堤坝造成水灾,咬坏电 线引起火灾,破坏通讯设备等,给人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