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别蚊虫种类?
蚊类的分类地位依次是:
1、昆虫纲
2、双翅目
3、长角亚目
4、蚊科
1、昆虫纲特点
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两对翅、三对足
2、双翅目特点
仅有中胸1对发达的前翅(膜质)
后胸1对翅演变为平衡棒
成蚊与其它双翅目昆虫形态主要区别
成蚊形态
喙细长 比头部长好几倍,是蚊取食的口器;
翅脉特殊 翅脉与翅缘有鳞片(头、胸、腹也复盖有鳞片);
足细长 覆有鳞片
成蚊的基本形态
蚊虫特征
成蚊整体分为头、胸和腹三个部分
体表有种种体壁衍生物,如刺、小刺、刚毛以及由刚毛衍生的鬃、鳞片
成蚊的头部
蚊虫的头部近似球形,两侧有一对很大的复眼,其前内缘有触角一对。两眼之间包含触角基部区域为额,额前的骨片称唇基,口器附着于此。复眼背后方区域称为后头。
触角
圣蚊虫触角由15-16节组成,从基部依次分为柄节、梗节和鞭节。各鞭分节都有一圈轮毛(雌蚊节1和雄蚊末节除外)。雌性鞭分节的轮毛疏而短,雄性鞭他节的轮毛密而长。
口器
蚊虫的口器演变成一根突生在头前的长喙。雌蚊的口器为刺吸血液的器官,下唇形成喙的外鞘,为中空的长槽形,其内包含有6根针状构造:上唇、一对上颚、一对下颚和舌。雌蚊的下颚末端有锯齿,用于刺吸血液;雄蚊无舌,上下颚不发达,雄蚊不吸血。
触须
成蚊的触须因种类和性别而不同。库蚊亚科和巨蚊亚科的雌蚊触须远比喙短;雄蚊的多数比喙长或约等长。按蚊亚科雌雄蚊的触须与喙约等长。触须可有白斑、白环等。
蚊虫的胸部
胸部由前胸、中胸和后胸3节组成,但仅中胸发达。中胸生有一对翅,后胸则生有1对由后翅演变而成的平衡棒。各胸节都生有1对足。
雌蚊整体构造
前胸和后胸
前胸 退化,包括前胸前背片、前胸后背片、前胸侧板及前胸腹板
后胸 背板窄小,环跨中胸盾片和第一腹节之间呈狭长带状,与后胸侧板并合
中胸背板
背板发达,从前向后依次分为盾片、小盾片及后盾片等三部分。盾片:占中胸背板的大部分,是一大穹顶状构造。后端有一横沟与小盾片分开。
背板小盾片
库蚊的小盾片呈三叶状,缘毛生在凸叶上;按蚊和伊蚊的呈弧状,缘毛分布均匀。
从上到下依次是:按蚊小盾片,库蚊小盾片和伊蚊小盾片
中胸侧板
中胸侧板占胸侧的大部,以前、后气门为分界标志,包括中胸前侧片、中胸腹侧板、中胸后侧片、基节后片等。后胸极度退化。
毛序
胸部侧板毛序为分类鉴定常用的特征,如气门鬃、气门后鬃、中胸腹侧鬃、中胸上后侧鬃及中胸下后侧鬃等。
在库蚊亚科中,除局限蚊属、钩蚊属、蓝带蚊属、杵蚊属、脉毛蚊属外,均无气门鬃。
伊蚊属、阿蚊亚属和拟曼蚊亚属等虽无气门鬃,却有气门后鬃,而其余则气门前、后鬃均缺如。中胸下后侧鬃的有无则和库蚊属中某些亚属或的鉴别有关。
成蚊的足
前、中、后胸各生有一对足,分别为前、中、后足。
足细长,各足依次分为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和跗节五个部分。
足的鳞饰,如白环、白斑、白纵条、麻点等均为常用的鉴别特征。
成蚊的翅
中胸附生窄长的翅一对,膜质。翅脉和翅缘都生有鳞片,翅后缘并扩展到翅端的长鳞称缘遂(或缘缨),其下的短鳞为次生缘缨。
翅脉鳞片的颜色有的全暗,有的伊蚊、库蚊和曼蚊深色翅鳞中混杂淡色、白色或黄色鳞,形成不同程度的麻点。
多数按蚊及少数库蚊、伊蚊中,翅鳞密集成暗斑,或有淡白或白鳞形成的固定白斑。翅鳞颜色、斑纹均为明显的鉴别特征。
成蚊的腹部
蚊虫的腹部由10节(腹节Ⅰ-Ⅹ)组成。前8节的构造简单而相似,每节具一背板和腹板由侧膜相连。腹节Ⅰ-Ⅶ的侧膜上各有一对气门。腹节Ⅷ-Ⅹ特化为外生殖器。腹部鳞饰和雄蚊尾器,分类的重要特征。
雄蚊的尾器
雄蚊尾器的形态是鉴别蚊种的重要依据。
雄蚊尾器主要包括:腹节VIII、腹节IX、抱肢、载肛片、阳茎及其支持物和小抱器
按蚊抱肢无端叶,背基内叶则演变为大型的亚基刺
库蚊无背基内叶,有形状变化较大的亚端叶
伊蚊抱肢有发达的背基内叶和端叶;小抱器呈臂状,分刀叶和刀柄
今天我们主要分享了蚊类的基本特征, 包括头部,胸部,腹部,翅,尾器等,识蚊,方能辨蚊。相信大家对蚊子的种类也有了大致的了解,今后我们将分享更多四害相关的知识以及防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