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虫资讯

近期蜱虫多发需高度警惕!

夏季蜱虫高发期,需警惕!

重要提醒

特别提醒:夏季是蜱虫高发期,外出活动时,要警惕一种叫的生物,因为被它咬一口,很可能危及生命。

相关新闻

   今年夏季,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已接诊了20多名被蜱虫咬伤的患者,其中4人死亡。他们大部分病情较重,身体各项器官出现衰竭。

   其中一名女童,被蜱虫咬伤后高烧不退。小孩在野外郊游,在草丛中玩耍时,被一只虫子叮了。妈妈及时将虫子取下,但一天后小艳出现了发热、头痛的症状。孩子一直高热不退,怕有意外,就带她到当地医院就诊。

   医生接诊后,一时无法确定病因,根据感冒等症状治疗后效果欠佳,建议到青岛妇儿医院感染科看看。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检查后,妇儿医院医生判断,可能是蜱虫携带的病原体感染,经与小孩父母沟通,最后确定叮咬小孩的虫子就是蜱虫。

关于蜱虫

        蜱虫活动期在48月,高峰在56月初,蜱虫身上可能会携带各种病毒。比如汉坦病毒侵入人体后直接作用于全身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引起广泛的血管壁损伤,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导致组织或器官的水肿,从而出现全身皮肤黏膜的充血或出血,如病人的面颊、鼻、颈部、前胸、上臂等处发红或有出血点,并危及心、肺、脾、胃、肾、脑垂体、肾上腺等多处脏器;有些病人还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极易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最为严重的是损害人的肾脏,重者往往死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多系统损害,多于发病后第69 天死亡。

   蜱虫可能携带Q热、莱姆病、出血热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32种原虫性疾病。

如何预防和处理


   1.外出时可以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涂百草油或是驱蚊液,尽量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
   2.尽量不要自行用镊子拔除,或用手指捏碎虫体,这样容易导致蜱虫倒钩留在皮肤内,形成异物性肉芽肿,为后期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倒钩中携带的神经毒素很容易引起皮肤的继发感染。应该用乙醚、煤油、松节油、旱烟油涂在蜱虫头部,或在蜱虫旁点蚊香,把蜱虫“麻醉”,让它自行松口;或用液体石蜡、甘油厚涂蜱虫头部,使其窒息松口。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口器断入皮肤内应行手术取出。
   3.如果在皮肤上能直接看到虫子,并且发现蜱虫还活着,可以用花生油或酒精,敷在它身上,让它窒息。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