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传染病和病媒生物防制知识集锦
冬季是人类的免疫系统最经受考验的季节之一,气候的变化使冬季成为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传染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分甲、乙、丙三类共39种。
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乙类甲管、肺结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麻疹、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秋季腹泻、轮状病毒腹泻等。
其他:水痘、埃博拉出血热、Mers等。
传染病: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可以从一个人或其他物种,经过各种途径传染给另一个人或物种的感染病。
传染源能够排出病原体,即疾病可借由直接接触已感染的个体、感染者的体液及排泄物、感染者所污染到的物体,通过空气、水源、食物、接触、土壤、垂直传播(母婴)等。传染给对该种传染病无免疫力者。
传染病的预防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管理:
1、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要及时地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
3、保护易感者。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平常应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
肺结核
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常见慢性传染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发生在肺部,称为肺结核。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潜伏期4~8周。
肺结核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咳血、胸疼、低烧、全身疲乏、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
感冒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指普通感冒,是一种轻微的上呼吸道(鼻及喉部)病毒性感染,广义上还包括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是指轻度上呼吸道病毒性疾病,常有喷嚏、鼻塞、流涕、咽痛或咽部干痒、轻微咳嗽、低热、头痛等不适。病程一般5-7天可以痊愈。其中涉及的病原体主要是:鼻病毒、冠状病毒,肠道病毒等。可能发生于任何季节,常为散发性,不会引起流行。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高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1、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自腮腺炎肿大前数日至整个腮腺炎肿大期间均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接触被传染源唾液污染的食物、玩具等也可传播。一般在小学、幼儿园等人口聚集的场所容易多发。
3、临床症状:被腮腺炎病毒感染后,大约经过2—3周的潜伏期才出现不适症状。有的患者腺腮肿大前会出现发热、头痛、咽痛、食欲不佳等症状,有的患者直接表现为腮腺肿痛。
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首先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我们一般是建议在每年的十月底完成接种,因为接种以后要两个星期以后才产生有效的抗体。
2、注意手卫生:要注意手卫生,所谓的手卫生除了要定期的洗手,还要避免用手去接触颜面、口唇,
3、避免去人多的场所:当要出去人群比较聚集的地方最好戴上口罩,尽量避免在流感的流行季节或者爆发季节去人多的场所,尤其是大型的超市、电影院、医院这种场所。
4、常参加户外运动:平时要做好自己个人的防护,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点运动,比如爬山,游水,跑步,增强自身的体质。
病媒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危害、威胁人类健康的生物。最常见的病媒生物是鼠、蚊、蝇、蟑,也就是四害。冬季天气渐冷,要抓住有利时机,将“四害”消灭在摇篮里。
老鼠会传播哪些疾病?
老鼠能携带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200余种病原体,其中能使人致病的有57种,对人类危害大的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恙虫病、蜱回归热、地方性斑疹伤寒等。
防鼠的方法有哪些?
做好防鼠设施,封堵一切老鼠有可能进出的的通道、孔洞。控制好食物的存放,断绝老鼠的食源和水源,让老鼠无食物可吃。存放好各类食物,尤其是生活垃圾要及时清理。
常用的灭鼠方法有哪些?
除做好环境治理和设置防鼠设施外,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灭鼠:
物理灭鼠法:包括使用鼠夹、鼠笼、粘鼠板、电鼠器等。
药物灭鼠法:使用抗凝血剂类慢性鼠药,如溴敌隆、大隆等。严禁使用急性鼠药。
蚊子的孳生习性及危害
蚊虫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乙型脑炎、丝虫病等疾病的中间传播媒介。其中,仅乙型脑炎有疫苗预防,而登革热、疟疾、黄热病是热带地区很严重的人畜共患病。蚊子可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库蚊(俗称家蚊)也是数量最多、本地最常见的。一类是按蚊,另一类是伊蚊(俗称花蚊子)。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喜孳生在污水坑塘、雨季洼地积水等处;
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喜孳生在面积大的较清洁缓慢流动的水体:如稻田、荷塘、沼泽、灌溉沟渠等处。海滨地区的小型水体易孳生海滨伊蚊和刺扰伊蚊。伊蚊还可以蚊卵越冬。
防制的主要方法
1、雨后要及时清理小型积水(翻盆倒灌),尤其是城市社区放置的废旧物资雨后要及时倾倒 积水,对于消除伊蚊的孳生环境极为重要。
2、平时大型公共场所如医院、宾馆可用二氧化碳灭蚊灯诱杀灭蚊,对人无害对环境无污染,效果不错。也可用药物滞留喷杀灭蚊,但存在污染与危害的问题。养殖场也提倡用灭蚊灯灭蚊。
3、对较大的污水坑塘在蚊虫孳生季节可用废弃植物油进行水面封闭覆盖,使蚊幼虫无法呼吸而死亡;也可每10天用速效低残留药物进行灭杀。
4、冬季对蚊虫的藏匿之所进行药物喷杀或驱赶至外环境自然杀灭。
5、纱窗和蚊帐是生活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驱蚊方法。
苍蝇的危害及防制
苍蝇可传播哪些疾病?
苍蝇能携带60多种细菌,传播的疾病包括细菌性疾病:伤寒、副伤寒、菌痢、霍乱、肉中毒、沙门氏菌痢等;病毒性疾病;脊髓灰质炎、肝炎、沙眼、天花等。创伤性疾病:炭疽、破伤风、坏疽、化脓性球菌感染等,还可以传播原虫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另外,成蝇还可以叮刺吸血传播锥虫、马来丝虫等疾病;蝇幼虫寄生引起蝇蛆病。
苍蝇是怎么传播疾病的?
苍蝇可取食各种食物,包括人的食物,人、畜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垃圾等。苍蝇取食时先将唾液吐在事物上,将食物分解后再食入。苍蝇饱食后即可排粪,由于它排粪频繁,失水较多,又促使它频繁取食,因而它在人们的食物上边吃、边吐、边拉,给食物造成严重污染,人吃了苍蝇污染的食物就可能被染上多种疾病。
灭蝇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消灭苍蝇最根本的方法是有效控制苍蝇孳生的孳生场所和孳生物。
1、环境治理:包括及时清运垃圾粪便,清楚卫生死角,提高环境卫生质量等,从而使蝇类不能孳生繁殖。
2、器械防制:可采用纱窗纱门、风幕、风道、水帘和水道等防蝇设施阻挡苍蝇进入;也可使用捕蝇瓶、捕蝇笼和灭蝇灯、粘蝇条等捕捉消灭苍蝇。
3、药物灭蝇:常用的杀虫剂有菊酯类、拟菊脂类、有机磷类等,可采用喷洒、涂抹粉刷、自制毒饵、毒蝇绳等方式使苍蝇接触杀虫剂中毒死亡。家庭中也可配备杀虫气雾剂进行喷雾灭蝇。
目前全世界已定名的蟑螂种类约5000种。最常见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澳洲大蠊、黑胸大蠊、日本大蠊、褐斑大蠊等种类。
蟑螂的习性有哪些特点?
蟑螂是夜行性和喜温性的爬行昆虫,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阴暗、不受惊扰、接近水源和食源的地方。其主要特点:见缝就钻、昼伏夜出、耐饥不耐渴、边吃边拉边吐、繁殖速度快。蟑螂无所不吃,能吃各类荤素食品、人和动物的粪便、痰液、血迹等。
蟑螂对人们的危害有哪些?
蟑螂对人类的危害并不亚于老鼠和苍蝇。它们不仅啃咬衣物、书画、还能钻进各种电器咬坏线路,造成意外的故障。可传播霍乱、痢疾、乙肝、脊灰、蛔虫、绦虫、黄曲霉菌、黑曲霉菌等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蟑螂的分泌物、排泄物还可使敏感体质者发生各种过敏反应。
如何有效防制蟑螂?
1、保持环境整洁,清除垃圾、杂物、清扫卫生死角、清除蟑迹。
2、堵洞抹缝,用水泥将蟑螂孳生藏匿处的孔洞、缝隙堵嵌填平,及时修缮家具缝隙,修缮漏水的水龙头,堵塞各类废弃的开口管道,消除或尽量减少蟑螂的孳生场所。
3、收藏好食物、饲料,消除散落残存的食物,及时处理潲水泔脚,减少蟑螂可取食的食源和水源。
4、检查进入室内的货物,发现携带的蟑螂或虫卵应及时清除杀死,防止蟑螂带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