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虫资讯

臭虫防制,不可忽视

  臭虫
  臭虫是以吸人血和鸡、兔等动物血液为生的寄生虫。是分布最广泛的人类寄生虫之一。吸食人血和温血动物的血液。幼虫的腹部背面或成虫的胸部腹面有一对半月形的臭腺,能分泌一种有特殊臭味的物质,使它臭名远扬。
  20世纪90年代,臭虫在全世界范围呈现出再猖獗之势,在酒店、旅客列车、学校、养老院、电影院等各种场所被发现,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我国臭虫多发于工厂宿舍、学生宿舍、火车车厢和军营等人员密集、人口流动性较大的地方,并且这些地方的床多数是上、下铺的框架和床板结构。

  很多人对臭虫不了解不认识,未能在臭虫侵染的初期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理,从而导致臭虫在楼栋、社区扩散。臭虫防治已是关系到人们健康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形态及习性

 

  臭虫属昆虫纲半翅目异翅亚目臭虫科的小型昆虫。与人类关系密切,嗜吸人血的主要是热带臭虫和温带臭虫两种。与异翅亚目昆虫的亲戚相比,臭虫是一个另类的存在。臭虫没有翅(翅退化),体型小,一生要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臭虫的卵呈椭圆形,乳白色,长约1 mm。初孵若虫体长约1 mm,经历5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虫,成虫体长4~5 mm。若虫和成虫外形均呈椭圆形,扁平状。

  臭虫为不完全变态昆虫,其发育过程分为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
  臭虫一般过群居生活,因此在适宜隐匿的场所常常发现有大批臭虫聚集。不论是幼虫,或是雌雄成虫,它们都在晚上偷偷地爬出来,凭借刺吸式的口器嗜吸人血;在找不到人血时,也吸食家兔、白鼠和鸡的血。臭虫吸血很快,5—10分钟就能吸饱。人被臭虫叮咬后,常引起皮肤发痒,过敏的人被叮咬后有明显的刺激反应,伤口常出现红肿、奇痒,如搔破后往往引起细菌感染。

 

  臭虫可以在一个相当广泛的温度和大气成分比例环境里存活。当环境温度下降至16.1℃时,会进入半休眠状态,使之能够存活更久;即使温度下跌至-10℃,臭虫仍然能够存活至少五天;但若暴露于-32℃的低温,则会在15分钟后死亡。臭虫具高度抗旱性,即使在气温达35–40℃而且湿度低的环境里,在失去了体重的三分之一后仍能存活;但在其较早期的生长阶段,其抗旱能力较差。
  危害
  臭虫传染人类疾病的可能性不大,并不意味着臭虫的危害不需重视。
生理性危害:
  臭虫是血液专食性体外寄生昆虫,无论若虫还是成虫,雌性雄性均终生以血液为食。如果臭虫侵害严重,被数量较多的臭虫叮咬则可能导致贫血,特别是老人与儿童;臭虫的分泌物、排泄物中包含的过敏原物质则会导致哮喘;被臭虫叮咬致敏的个体经常发生瘙痒和红斑或丘疹性荨麻疹样皮炎,可发生继发感染,产生脓疱。
  臭虫可携带斑疹伤寒、黑热病、炭疽热、鼠疫、回归热、兔热症、Q热、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毒等多种疾病的病原体,但并没有切实的证据表明臭虫能够传播人类疾病。这种现象可能与臭虫独特的免疫机制有关,也可能是臭虫唾液中溶菌酶的作用。

  

  心理性危害:
  有的家庭感染臭虫后,由于担心害怕被臭虫叮咬,造成噩梦和失眠,严重的还可能导致抑郁症。有的人产生妄想性障碍,担心臭虫传染疾病,从而产生精神压力。还有的担心家里感染臭虫后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引发焦虑。
  经济上损失:
  臭虫侵染后,开展防治工作需要药剂、器材和人力方面的投入,自然会给家庭带来经济支出。情况严重时,房间中的家具、床具等需要彻底处理甚至废弃,造成巨大损失。
  如何防制
  遭受臭虫侵染后,要科学应对,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其为害。

 

  环境治理:
  通过改造和修缮,营造出有利于人类健康而不利于臭虫孳生繁殖的家居环境。环境治理是对包括臭虫在内的卫生害虫进行防治的基础性措施。人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反映了环境治理的重要性、长久性和根本性。臭虫喜藏身于室内各种缝隙中,对墙缝、床板裂缝接隙、地板等缝隙进行修复或填抹,可减少臭虫的栖息场所,使其难以藏身或无处藏身。在搞好环境治理的基础上,综合其他防治措施(如物理、化学等)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防制:
  利用物理因素,包括机械、力、热等来进行臭虫防治。采用大功率的吸尘器可吸出藏身在缝隙中的臭虫;采用高温,如挂烫机产生的高温蒸汽处理床垫的褶皱可有效杀死栖息其中的臭虫;在臭虫经常出没的区域,如床头板、床架等,可使用胶带捕杀臭虫。
  化学防制:
  使用化学杀虫剂来杀灭臭虫。化学防制具有快速高效应急等特点,是防制臭虫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臭虫侵害严重、密度较高时要及时开展化学防制。目前用于臭虫防制的杀虫剂主要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新烟碱类的杀虫剂,如吡虫啉、呋虫胺等对臭虫的杀灭作用亦很高效。